今天中研院發佈了一則新聞,把台灣今年的GDP成長率由原本的成長3.81%下修至1.94%
原因簡單講有兩個
1. 出口很差
2. 固定資本形成減少
這兩項都是影響GDP的因素
以下是TEJ查出的詳細資料
1.
台灣出口-台幣(百萬) | 台灣出口-台幣-年增率(%) | 台灣出口-大陸及香港(千美元) | |
年月 | 數值 | 數值 | 數值 |
Jun-12 | 686,686 | -0.3 | 9,714,874 |
May-12 | 718,850 | -4.9 | 10,072,821 |
Apr-12 | 709,473 | -6.2 | 9,859,519 |
Mar-12 | 732,594 | -4 | 10,446,409 |
Feb-12 | 655,561 | 11.3 | 9,233,752 |
Jan-12 | 600,774 | -14.5 | 7,571,763 |
Dec-11 | 680,906 | -0.6 | 9,521,674 |
Nov-11 | 696,153 | -0.4 | 9,592,703 |
Oct-11 | 776,811 | 9.3 | 10,502,321 |
Sep-11 | 679,369 | 0.1 | 10,225,204 |
Aug-11 | 702,509 | -3.8 | 10,604,371 |
Jul-11 | 769,339 | 5.2 | 11,193,949 |
Jun-11 | 688,471 | -1.6 | 9,870,997 |
May-11 | 756,180 | -1.5 | 11,194,081 |
Apr-11 | 756,564 | 14.1 | 11,157,605 |
Mar-11 | 763,092 | 7.4 | 11,237,504 |
Feb-11 | 588,955 | 16.1 | 8,723,865 |
Jan-11 | 702,371 | 6 | 10,220,146 |
總之的確如中研院所說,表現十分不如預期,而原因是中國本身有些總體經濟的問題,現在中國連降兩次息目的就是為了要刺激景氣,因素有很多,歐美景氣尚未復甦,中國製造業出走,台灣的半成品出口自然減少。
2.
固定資本形成: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購置、轉入和自產自用的固定資產,扣除用於銷售和轉出的部分後得到的價值。 以上是MBA的定義,固定資本減少代表台灣的營建、運輸、無形資本投資有東西減少,經過比對之後發現每一項都有減少,尤其是機器設備這一項。
Mar-12 | 190,822 |
Dec-11 | 243,562 |
Sep-11 | 284,342 |
Jun-11 | 279,991 |
Mar-11 | 243,730 |
新聞中也有提到說觀光還有餐飲因為大陸客的關係需求量還不錯,是值得關注的部分,不過若是去看看觀光類股或是餐飲類股會發現目前的本益比有點高。
來看看觀光餐飲最紅的王品好了
101年度 999,694 5,841,022
100年同期 770,606 4,435,315
增減金額 229,088 1,405,707
增減(%) 29.73 31.69
註:
六月合併營收
看起來收入還表現不錯,不過還是得繼續觀察細節才能下判斷,尤其是本益比約三十八倍,比產業平均二十二倍要高出許多,這些都值得留意一下。
GDP表現不好,不過要解決此問題也不是說甚麼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做到的,尤其是看到我家附近的柏油路到底鋪了幾次再想想公共支出的效果!